堪舆名师
廖均卿,字兆保,号玉峰,明初三僚人。明永乐五年(1407)明成祖诏示礼部深晓地理风水者寻找吉壤。尚书赵羾引荐廖均卿等人在昌平县东黄土山择定陵地。七年,朱棣亲往察
廖金精,名瑀,字伯玉,相传其曾入山学道,长居虔化县(今宁都)翠微峰金精洞,自号“金精山人”,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。相传他年方十五,已经精通四书五经,乡人称其为“廖
廖金精(943--1018年),名瑀,字伯玉,相传其曾入山学道,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。长居虔化县(今宁都)翠薇峰“金精洞”,号平庵居士,自号“金精山人”,故后世称其为“廖金精”。
杨筠松(834年-900年),名益,字叔茂,号筠松, [后人也称为“杨救贫”。 今广东信宜人。唐代风水大师。
三僚村有二个杨公祠,曾屋的杨公祠安放的是杨救贫祖师和开基祖曾文辿的塑像。廖屋的杨公祠安放的是杨救贫祖师和廖金精的塑像。显然,三僚廖氏尊奉的开基祖和杨救贫堪舆术的传承人是廖金精。
廖均卿:字兆保,号玉峰,廖瑀后裔。明成祖朱棣登基后,欲卜寿陵,久不得吉壤,永乐七年(1409年),仁孝皇后未葬,礼部尚书赵珝引均卿至昌平,寻县东黄土山最吉,立癸山丁向。成祖车驾即日临视,封为天寿山,授均卿为钦天监灵台博士。自成祖起,以后诸帝除景帝外,均陵于天寿山系。